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去南宋相个亲 > 一三五回中 扬风帆柴安风南归 租岚山杨妙真落脚

一三五回中 扬风帆柴安风南归 租岚山杨妙真落脚

然而他不懂,这座城池对于杨妙真和红袄军的重要性……

山东这边的局势,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几方势力交杂在一起,局势夸张紧张到了极点——哪怕走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或许一方势力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而在这几个势力当中,红袄军虽然不是实力最小的,却是危机最重的。

他们在巾帼和蒙古人的夹击下,不但失去了经营已久的根据地,就连头领杨安儿都病死了,而新头领李全却还不能服众——可谓是内外交困、危机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农历的新年,红袄军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不过如果有了岚山城,那情况就又大不相同了。这座城池虽然不大,又在草创之时,不过各项设施柴安风都已建设得十分完备,按照它的规模足可供一两万人在其中驻扎。

这就给了红袄军一个,极好的避难场所。

有了这座避难所——就算没法鸠占鹊巢地拿下来——那至少也给了红袄军一个极好的修养生息的场所和机会。

现在的红袄军就像是一个得了重病的武林高手,虽然看上去病得不轻,但武功的底子还在、内力也足,若是能够精心调养休息一番,说不定是真的能够恢复元气、重振雄风!

因此哪怕是借,那也是对于红袄军事上极大的利好消息。

于是杨妙真笑着说道:“三夫人这话言之有理,柴兄弟这么大一份产业,就是送了我,我也不敢接受啊!借了我,自然是有借有还,只不过柴兄弟看在同我还有一点交情的份上,不收我的租金,我杨妙真就已经是感恩戴德了!”

这件事就算是定下来了,柴安风便又客套了几句,请孟银屏同杨妙真好好商量一下交接岚山城的事宜。只是郑婷儿对这位红袄军事实上的大头领,还存着几分戒心,听孟银屏在同她商量军事,却还不忘插两句嘴——反正就是说,这些东西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流血流汗造出来的,可千万不能有半点损毁!

杨妙真承诺得也很爽快,凡是郑婷儿有什么意见,她总是满口答应下

来——在她的心里,柴安风这次回江南去,十有八.九是不会再过来了,就算再过来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那这座岚山城,名义上是他替柴安风代管,但实际上已然成了自己的地盘了,是要做好长久经营的打算的,又怎么舍得损坏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呢?

偏就是这样一个心态,在不多久之后,不但帮了杨妙真自己的大忙,更是一下子让柴安风将面前的难题迎刃而解!

杨妙真从柴安风这里接手了岚山城,虽然只是暂时的,确实这件事是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杨妙真也深知在天寒地冻的中原能有这样一座坚城,对红袄军的极端重要性。

虽然以她现在的实力,给不了柴安风什么相应的补偿,但由衷的感谢的话,他还是想再多说几句的。

然而柴安风现在归心似箭,正打算立即乘船南下青龙镇,又哪有时间听杨某真的感谢呢?

于是不再挽留、也不再感谢,柴安风只同杨妙真再多说了几句道别的话,便率领大军,带好随行的辎重补给,运上几艘等待已久的海船,便要扬帆往江南而去。至于帮助他修建岚山城的民夫,他们本身就是山东莒州本地的居民,拿了柴安风一笔钱之后,他们也就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柴安风倒也没有把岚山城彻底搬空,而是留下了一些银两和粮草。

粮草,则是几乎全部留了下来,毕竟对柴安风而言,银子可以再转,粮草在江南更是遍地都是,根本就没有必要搬来搬去。索性全都留给杨妙真,再在她那里多攒几分面子的好。毕竟对于缺吃少用的红袄军而言,一粒粮、一根草,那也是十分有用的。

但是兵器却是一样也不能落下,是要全都要搬走的。特别是火枪、炸药之类的武器,更是一点都不能留下。

这些玩意儿,可是柴安风建立科技代差、确立军事优势的基础和根本,别说是跟自己有仇的李全和冯天羽了,就是连杨妙真也不能给啊!

毕竟红袄军江湖习气颇重,流动性又大,

要是流传出去搞出个什么霹雳门、火枪派之类的江湖门派,那可就搞笑了……说不定,这些没事干的武林人士,还能开发出什么让子弹转弯的枪斗术呢……

搬运的工作很顺利,柴安风的亲兵护卫们都急着回家过年,就算是之前两场恶战打下来都已经精疲力竭了。

可他们依旧努力使出自己最后的力气,完成这桩在山东最后的工作。

柴安风这些亲兵护卫的思想觉悟其实并没有高到哪里去,只不过是看在柴安风给他们的军饷、工资颇高的份上,才会能够保证始终鼓足勇气作战。可要提什么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那就是纯熟胡扯淡了。

然而启程回家这件事,却是切切实实地在为他们自己在做。

这件事情同什么军饷、同什么钱粮、同什么军功都没有任何关系,只牵涉到那一份,那一份在烙印在每位中国人心中的浓浓的乡土故情。

柴安风这次返回江南青龙镇,可不是什么衣锦归乡,所带的东西并不很多,三艘大海船只勉强装满了一艘,该带的物资也就都带上了。

于是柴安风又同过来送行的杨妙真告了个别,便登上海船,准备扬帆往江南去了。

谁知尚未拔锚起航,便听爬在桅杆上眺望之人大喊了一句:“北边,北边蒙古人来了!”

已经同蒙古人交手过那么多回了,他们的装束、他们的队列、他们的旗号,柴安风手下亲兵护卫已是再熟悉不过了,且负责眺望侦查的都是办事牢靠、眼神敏锐之人,不会犯搞错了对方身份这样愚蠢的错误……

那问题可就严重了,红袄军的杨妙真没走,蒙古人却又来了——这两方势力现在可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万一打起来那还了得?

而柴安风现在要离开山东了,这里的破事儿他可不想再多掺和了,哪方势力他也不想帮忙,更不想自己刚刚交出去的岚山城就陷入到激烈斗争的漩涡之中。

于是刚刚上船的柴安风,便只好又从船上下来,他又不敢多带人马,只带了最亲近的几个人和精挑细选出来的两百精兵,

一面让杨妙真避敌锋芒,从南边绕个圈子走人,一面亲自迎上前去,去找蒙古人说话,要同他们讲讲道理。

蒙古人通常不是爱讲道理、能讲道理的,不过柴安风运气不错,还真碰上了一个可以讲一讲到底的蒙古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身份尊贵的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托雷。

托雷这人在蒙古贵族里算是性情比较温和的,柴安风救过他一命,算是颇有交情,因此这才能说上几句话。

不过还好,托雷此行倒不是来找柴安风麻烦的,而是听了儿子蒙哥的话,来找柴安风讨论用毒之人的事情。

托雷自己当年就险些死在这种见血既亡的毒药之下,对于毒药的来源自然是十分重视,絮絮叨叨说了一大串的话,大体就是将自己队伍里的人粗粗排查了一遍,看有没有人私藏毒药或者是有下毒的嫌疑。

然而令托雷失望的是,一番梳理下来却没有找到半点证据。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按照耶律楚材的说法——一来用蒙古弓箭的就未必一定是蒙古人;二来就算是蒙古人,也未必就一定是托雷所率的人马;三来就算是下毒之人确实在拖雷的队中,那这种毒药使用的剂量很小,随手扔了也就查不到了——因此,想要查清楚确实不太容易。

结合托雷之前的经历,他其实已经默认了下毒之人必定在蒙古军中,而且十有八.九是哥哥窝阔台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奸细所为。

因此,他始终就将彻查本方队中的嫌疑人作为排查重点。可一番排查下来,不但将南下的蒙古大营查了个鸡飞狗跳,甚至有些影响最终的团结一致,却依旧是有些得不偿失的一无所获。

托雷倒不是不懂外出作战必须精诚团结团结的道理,只不过现在蒙古高层间隙已深,之前蒙古高原斡难河上那场大会,没有直接引发内战已然是足够庆幸的。今日再查下毒之人的身份,不过是之前那场纠纷的余波而已。

然而经过耶律楚材这番分析,托雷真有一种醍醐灌顶一般的通畅,自己的哥哥窝阔台可不是什么笨

人,一样的阴谋诡计,使用两次就足够无聊的了,更不会将破绽放在自己唾手可得的地方——现在就是查也是白查,既查不出结果,又反而显得拖雷自己小家子气。

耶律楚材这几句话把几乎已经钻进牛角尖的托雷给拉了回来,让他一下子清醒过来,连声感谢耶律楚材:“多亏有耶律先生再次,否则我还不知要闹出多大的麻烦呢!”

这倒是挺好的,柴安风临行之前又在拖雷那边攒了几分面子,那下面的话就好说了。

趁着这个机会,柴安风请求拖雷,暂时不要攻打岚山城——可他却没把自己已经将岚山城借给红袄军杨妙真的事情告诉他。

托雷原本就不想同柴安风多找麻烦——山东这一带留柴安风这样一个不大的势力作为缓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托雷就能集中力量向中原腹地发展。

因此无论是出于情面上的纠葛,还是现实中的考虑,托雷都立即满口答应下来了。

“托雷王子是说话算数的,一诺千金嘛!我相信王子不会食言而肥的。”如今这世道,人心叵测,虽然说出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但柴安风还是说了这句话,当做先打了一记预防针吧!

自然拖雷再次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又说道:“柴大官人乃是汉人中的英雄好汉,若是肯同我合作,一同讨伐金国、攻略中原,在南下大宋、一举平定天下,到时候我愿同大官人瓜分中国之地。不知柴大官人意下如何?”

托雷突然提出了这个提议,真可谓是振聋发聩!

这个条件开的不差了,要是真如拖雷所说的,那柴安风可以说是提前站上了人生巅峰!

同蒙古人合作的诱惑可不小,尤其是对于柴安风而言,他本来就有火枪这种科技优势,再有了冷兵器时代所向披靡的蒙古军队的帮助,已经几乎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然而这其中却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所谓的“平分天下”可不是想象中的平起平坐那么美好,而是沦为蒙古人的傀儡,比起柴安风将岚山城借给杨妙真,条件恐怕更加苛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