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开局献策朱元璋 > 第245章这一届的人不可能

第245章这一届的人不可能

““我就是偷了鸡蛋,也没有蚀把米!

朝阳门城楼,赵阁老人望着门外列阵的辽东军团不禁凄然长叹。。。。

实际上,他们对偷袭京城并不知情。

这是迫于无奈顺天士绅所为,正如先前引寇。

此时伴随着杨丰动手抄家分田,可谓是顺天南海北有本事的人纷纷抵制。

没有抵抗是不行的!

这些掌握朝廷大权的南方人摆明是要牺牲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寄希望于皇帝与朝廷之间,不希望被杨丰破坏美好的生活也只有打仗、退避三舍,哪一个士绅能诚实地等待自己分到田地呢?杨丰到河南来做县令,给百姓分田地,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事情却不那么简单:老百姓不愿意分田,为什么呢?不分田地那还得纳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食,这简直忍不下去呀!

只是这几位士绅分道扬镳。

贾维钥等想到的绝招就是引寇,不幸已败北,李松、马文卿想到的办法就是联系李家偷袭京城,杨镐为之推波助澜,自己与袁可立联系,袁可立纯为锄奸之意,马命那几个人因杨丰而动之以利。这些人也确实是为了打击袁、杨集团才行动的。但是,他们并不是在做什么坏事。因为袁、杨集团内部存在着矛盾冲突,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产生内讧。他们是世袭锦衣卫官员,手里拿着卫所里的田,杨丰盘点的也是卫所里的地,天津的那些将军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可是心知肚明,杨丰对于天津的那些将军还是留着点底线的,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与众不同。

以前在外城她们所住的坊选举成员时都明确将她们排斥在外。

这摆明是为了应付它们,既如此,它们自然是先出手的人。

可谓是在杨丰这一共同敌人面前,顺天府所有力量团结一致,士绅与勋贵、官吏与走私犯、放贷之高手与压榨军户之将军,为了消灭这一敌人而建立起心照不宣的联盟...

但是仍然以失败告终。

并引狼入室。

杨丰是饿狼李如松是不是个善男信女?

杨丰索要的圣旨才过半时辰便送达李如松。

由于山东三王、衍圣公叛乱作乱,为让周边各藩镇放心,陛下特派英国公张元功、司礼监宦官卢受对各藩镇进行宣慰,从辽东、山海关二镇、京营等地调来精兵3万人,在中军都督府左监李如松总督的陪同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王东征”,也是明王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第一次远征边疆地区。这次远征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明朝的边防体系。而且整个宣慰过程都会由北面代王出发,再南行至太原宣慰晋王、再南至宣慰辽王、走出太行山转慰赵王、再南至潞王、郑王、唐王、崇王、最后折还周王。

首批只有这9名幸运儿。。。。

叭,9个倒霉蛋。

但凡有一点头脑,就会明白它在做什么。

3万军队。

不榨一个300万无愧于这样的阵势么?

自杨丰问世以来,这个捞钱单位就升了级,以前十几万算多少,如今不到几百万就羞于启齿。

而且李如松马上就领了旨。

并故意将自己从辽东带出来的3万军队带进京城,如今在此示威,自己不仅要提醒杨丰注意,自己还要提醒衮衮诸公注意,日后还是哄骗自己为好,否则自己手下的精锐军团可是真与杨丰为伍,自己这是想对朝廷说,能成为董卓的不止杨丰一人,还有自己。。。。

天下健,岂唯董公?

全都学不好。

““接下来忠臣义士去哪里了?

沈阁老人捋须动情地说。

然而,当前情况这样做对它们有利。

他们想要的,是北方士绅与杨丰之间永不停息的激战。

胜利当然是好事,南方士绅们坐拥天下,失败并不重要,起码他们为南方士绅们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北方这么大,哪能不斗三、五年呢。

这足以让南方培养精锐了,南方有兵部、以备倭为名招纳新军、南方有户部、钱粮有之、乃至各地总兵之分,不过是精心编练,兵法现成,戚继光可以。至于具体如何编兵、怎样作战、怎么打仗,则是要靠南人自己去想办法了,所以《武备志》里没有详细介绍。高兵兵法除贵之外并没有其他缺点,只是南方的士绅正好不缺银子而已,其实一兵那点月饷并不高,一两五银子算得了什么,此时江南雇的短工还要月饷一两远。

京城的价格倒也低廉,雇一个短工每天只有二十几文。

兵源有之,兵器直接在佛山购买,要购最好,工部鸟铳太差,用苏钢当枪管不坏。

归根到底,杨丰再好不过了,毕竟扛不起火器。

其实这几场完全不是打仗的事,真正打出一发炮弹就可以把他秒杀,关键是要个个不战而屈从,不仅不战而倒,刁民倒、京营倒、家丁也会倒,这混蛋鼓动裹挟之术太厉害了,简直恍若隔世。

还是刁民太多了。

随便受他的挑唆马上什么都忘记,都化作虎豹豺狼。

这一届的人不可能!

丝毫忠义思想!

眼中有银子、分田、分粮食。。。。

忠义啊!

忠义皆何处!

沈阁老似乎愤青似的望着城中大街小巷欢呼雀跃的群众,一群刚护送而来的士绅正走进城里,要押在扩建后的诏狱里,系红巾的刁民都在奚落自己,情景似乎是群魔乱舞一般,这情景这几天频繁出现,完全是以侮辱这些士绅为乐,改头换面地侮辱。

简直是道德沦丧、妖孽横行、令正义之士不禁愤愤不平的欲望。

“阁老,再来看看景色!”

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响起。

阁老顿时笑得扭头看了看悠闲而来杨丰,只可惜杨大帅旁边跟着忠犬般的魏公公...

这死去的太监,近来也招人讨厌。

杨丰虽狡计迭出,可终究不太了解京城和顺天府一带的局势,而且这死太监无所不晓,基本完美地饰演了一个为虎作伥、为杨丰改进自己那些狠毒伎俩、共同残忍迫害仁慈士绅的人物。他自己也是个”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也就这样被皇帝宠幸了一辈子。杨丰成了一个”鸡犬之徒”。连鹰犬都已着手网罗,即是太监与锦衣卫中的败类,共同将一个诏狱弄得如同魔窟,却因得到杨丰的信任而步步紧逼。

现为正牌太监。

仅仅不到3个月的时间,由火者直窜太监,升势之快根本令人侧目。

足下所踏都是士绅的血泪呀。

““开原伯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呢?

沈阁老人笑了笑说。

“偷得浮生半日闲。亦不可光工不歇,但吾实来邀各位阁老至舍共饮。”

杨丰表示。

阁老面面相觑。。。。

“开原伯有口皆碑,不如直说吧!吾等已老,早戒酒戒酒了!”

张阁老说。

“事在人为。现在已到正月。记得运河均在3月开河。后来江南漕粮北进。可现在逆党占领山东。堵截漕运。此漕粮恐怕无法按期北进。所以杨某要请各位阁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急令南渡征调海船。以备海路运粮之用。漕船无法出海。还可征调民间商船。

不外乎是去天津按船收了钱,我们现在也不愁没钱了。”

杨丰表示。

确实不缺资金,这波抄家让他多捞一把,下面就有李如松筹款。

据他与李如松商量,这次不管李如松筹到多少钱,扣除这200万元后,所剩的就是两家人的五五分账。

要不,李如松这么着急!

所以下一步他真的不缺钱了,但是只是缺粮,但是并不意味着撑不下去了,毕竟这波抄家不只是抄银,抄起那些士绅们的粮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杨丰的主要用途还是抄起了自己家里存的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他也就只能是一个被人看低了的小商人。当然,这一切都得从头说起。首先他要想办法筹措粮米,然后再进行运输。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也不愿意解决山东的问题,因此这一年漕运必然中断,商船也必然不会中断,但是运河漕运必然会中断。

他必须有备无患。

并以海运为主解决。

“海运路途很难,怕是难以为继了。

沈一贯表示。

““所以我只有护送皇上南征才吃,这个京城不搞漕运不可能,我们不能辜负皇上的饥肠辘辘,想必各位总兵都要跟在后面,数十万军队呀!

“额!老朽尽了全力,说这次海运确实是有的,重开并非不可能。”

“不可能尽力而为,而必须运来运去。京城缺粮,我当然得护送皇上南行就吃了。”

杨丰表示。

海运漕粮,原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明军均可出航数百只战船南下朝鲜参战,运粮至天津也并不容易,连专用大型海船也不需要,直接使用沙船即可,沈廷扬也只需这样做,由长江口直流入黑水洋进入台湾暖流中,再继续漂下去。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因为明朝北方和东南沿海,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运河可以把这些船只连接起来。所以,这个设想并不能实现。而原来一堆南方商船也是这么去的,惟一的问题就是干不干,要做剩下的事情很容易,运到天津一船几两银子,那几艘南方商船就可以运过来了。

“大帅啊!大帅既为漕运发愁,何不大部队南下平山东呢?”

陈于陛表示。

“陈阁老和杨某都说我当顺天总督了,甭管山东什么事儿了。”

“皇上下诏了怎么办呢?

“那么,我自然奉旨去吧!”

杨丰表示。

于是,他这样微笑着告了出来

辞官归隐。

“真的为他海运漕粮了吗?

张位看了看身后,满脸不解地问。

“把漕粮交给他运走,而不是海运漕粮。他真的敢和李如松等人串通南渡。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南渡这边还没准备好,怎么也不让他南渡。此时他如果真的纠集数十万军队挟制皇上南渡,南渡这边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如果他们踏进江南的话,那将会成为一场浩劫。”

那时的杨丰,倒是并不恐怖。

恐怖的辽东西北这群骄兵悍将,看到江南花花世界时,也强忍着没有烧杀抢掠,这简直就是一场梦!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东北抗日联军。当年,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这支队伍曾叱咤风云于整个东北亚地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赵阁老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