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风向
听到张泽的感谢,苏娘子以远超外表的灵敏凑到跟前,一边说着应该做的,不算什么,一边拉着张泽的手,就要与偶像亲密互动。
她们一起畅聊诗词歌赋,画本故事也可以,琴棋书画也行啊!
果然,偶像天纵之才、才华横溢就是好,无论是哪方面,张泽都有传世之作,范围之广,甚至让她们这些崇拜者都看不过来了。
聊什么不重要,看到张泽,才重要!苏大娘子想着,又“不着痕迹”的把“碍眼之人”往旁边挤了挤,赵盼儿要不是因为手上挽着张泽,整个人已经飞出去了。
赵盼儿不是没想过反抗,但很显然,她练了十几年的舞蹈带来的力量,在绝对的“吨位”面前没有丝毫用处。
看着苏娘子在张泽面前上眼药,崔氏有些后悔来赵家了。
她没料到最先见到的不是张泽,而是赵盼儿,导致苏娘子的不满没有因为遇见偶像散去,反而因为赵盼儿得体的应对和卑微的出身,让苏娘子更加不忿。
苏娘子昨日回去之后,本想和夫君谈谈张泽之事,当然她不是怀疑张泽,毕竟身为张泽杭州城的头号崇拜者(自封)、张氏书坊VVVIp客户,对于张泽的成名经历,她可是如数家珍,以前只是没想到,那个“东京十八郎”池蟠,就是她认识的池桃子。
她只是想与丈夫谈谈张泽的婚事,结果刚把自己送到家,丈夫就急不可耐的扭头就走,说是处理公务,那矫健的身形、抖擞的精神,让他头上舞动的白发都变成少白头了。
就你那破衙门有什么公务?苏娘子腹诽完丈夫也没有说什么,她也知道因为张泽之事,郑青田可能要拉自己夫君一把,但看着夫君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她就气。
就算升官了,不还是靠她吗?要不是自己,就杨知远,能有机会认识张泽?
丈夫靠不住,苏娘子就自己来,差人调查张泽的妻子的来路,结果?
这赵小娘子还卖给自己家几副字画,攀附之下,算与自家有些关系。
一个武将罪女,沦落贱籍歌伎,侥幸脱籍之后还不思悔改,做了低贱的卖笑生意!
武将之后、贱籍从良,再加上商妇身份。
好啊!身为张泽的头号崇拜者,苏大娘子甚至都气笑了。
这个姓赵的是上天看不惯张公子的天纵之才,故意派来折辱公子的吧?把士人所轻贱的出身全都沾了个遍啊!
苏大娘子有多生气没人知道,只听杨府下人说,苏娘子进杨家快二十年了,还是第一次气的吃不下饭。
一时间,整个杨府都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所有的下人都屏气慑息、战战兢兢,连护院的几头吹犬都一改往日的作风,夹着尾巴不敢闹出动静。
一想到自己完美无瑕、没有丝毫污点的偶像,因为娶了这个女人而名誉受损,苏娘子就心如刀绞,怒火中烧。
因此,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郑府,要去会会这个赵娘子。
额,至于为什么先去郑府?虽然十分痛恨这个迷惑张泽的“妖女”,但要苏氏自己去找她,她……还真有些不敢!
虽然无论是年纪还是体重,她都比崔氏大,但苏娘子还是隐隐以崔氏为尊。这种事,还是有个带头的才好。
在自己家中,苏娘子气势汹汹,一心想要到张泽面前揭穿那个赵盼儿的阴谋诡计和险恶用心,要是能痛骂那个“妖女”一顿才好。
但从出了大门开始,苏娘子的气势不知为何,越走越弱:
万一张公子自有安排怎么办?自己这样会不会惹的张公子不喜?说不定张公子就是喜欢她这样的?张公子要是生气了怎么办?既然喜欢张泽,就要喜欢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妻子呀!
从杨家大门到郑家门口这短短半个时辰的距离,苏氏的目的已经变成了:帮张泽测试一下未来的张家大娘子合不合格,她可不能让外人辱没了张泽的名声。
而崔氏这边,在了解了赵盼儿的事迹后,她虽然也挺喜欢张泽的诗集,但不似苏娘子那般关心则乱,还是从赵盼儿的过往上发现了许多优点,类似于:
心智坚韧、自尊自爱,哦,颇擅经营也算。至少如果没有郑家的地位,崔氏不认为她能把郑家这些家业打理的蒸蒸日上。
知道自己生意的容易,她更明白赵盼儿凭着自己,把茶铺经营的风风火火意味着什么。就好像她手里的米肆,钱塘要是有哪家铺子的生意敢好过她们家的,那明天就可以关门了。
但坏就坏在这儿,赵盼儿是个商妇,士庶不分,与商妇通婚是为不类。虽然明面上不说什么,但张泽如果娶了赵盼儿,仕途受阻是一定的。
额……不对,也不一定!
崔氏不像苏娘子,她有个在殿前司任指挥使的弟弟,哪怕是武官,但身处权力的中心,大宋的心脏,对于朝廷的风向她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几年弟弟的书信中的抱怨,大宋的风气开始飞速转变,立国不过五六十年,边境还有两尊大敌虎视眈眈,年轻一辈已经耽于享乐,不立志收回失地,竟然还以佩剑为耻?
奢靡之风兴起,婚姻嫁娶唯财论的风气已经从民间盛行到士大夫中间,甚至已有士人和宗室子弟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的了……
但这些人都是郁郁不得志之辈,如果再过个几年,张泽应该不会有事,但偏偏是现在。
风气开始转变,这是大势不能阻挡,但掌权的,却还是那批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老人!
此时如果张泽真的娶了商妇,后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早上崔氏看出了苏娘子的不服气,但丝毫不担心,以苏娘子对张泽的崇拜和痴迷,见了张泽,还能想起是来做什么的就了不得了。
她答应过来,是抱着提醒张泽的打算,如果张泽没有对策,她们再一起想想办法。
而苏娘子可不知道这些事情,她还以为是自己的游说打动了崔氏呢!
毕竟苏家已经远离权力的中心,哪怕还在东京,但从中央权贵变成官僚地主,还是在东京这样的天子脚下,苏家的处境,恐怕还不钱塘的商贾巨富舒坦。
得益于“崇文抑武”、“优渥文人”的立国之策,和大宋“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财政政策,哪怕是刚因科举进阶为官僚的庶族,转变为官僚地主阶层也是轻松加愉快的。
东京城里的那些苦苦支撑的中小家族,真不见得比这些官僚地主舒服。
但类似苏家这样的家族为什么守着清汤寡水的职位,靠着几亩薄田和微薄的俸禄死撑着不外放?
出去容易,进来难啊!他们也知道地方舒适啊!但地方好为什么人人向往东京?
身为朝廷中枢,每天都有无数的机会,这也是这些家族苦苦支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