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高宗:朱祁镇二世 > 第144章 皇上动摇了

第144章 皇上动摇了

周忱本以为皇上会再次发火怒怼自己,没想到这次朱祁镇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好的,朕知道了。” 看来面对现在这种态势,朱祁镇早已心乱如麻。活人不能让尿渴死,皇上必须要在“天下”和“亲戚”之间寻找到一个突破口了。

朱祁镇和周忱两人之间突然就陷入了沉默,周忱不敢出声,他知道此时的皇上正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毕竟开启藩王官方赐田这个先河的人正是自己老爹,而且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开始奉行的政策就是要让朱家子孙后代享尽荣华富贵。

面对王宫贵族肆意抢夺百姓的土地,皇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看来,朱祁镇对大明的改革,仅仅只是做到了“开源”,而更关键的“节流”,却始终无法开展。只依靠“开源”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能不填补这些公子王孙的贪婪。

明朝的田赋是依据洪武二十年,丈量天下耕地基础上制定编成的《鱼鳞册》为主。虽然每年都会修订,然而到了正统八年,这《鱼鳞册》上的田主姓名和土地位置,早已差三错四。大家都知道土地是被谁霸占的,但这些地方官谁也得罪不起藩王贵胄们,为了交足朝廷的税粮,只能把手伸向底层百姓。

朱祁镇着实有些无可奈何,“恂如,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陛下,还记得正统五年,京畿大旱,陛下让臣去安抚百姓,安置流民吗?事后臣上奏陛下,调查出仅在顺天府的牧区,百姓的田产被抢占作为庄田的就有三千顷。”话说到这,周忱也就点到为止了,再说就又大逆不道了。

“朕知道,可是~”朱祁镇一时语顿。还能说啥呢?这些田产,不都是自己叔伯、姑嫂、驸马给抢占的吗。对于朝臣们来说,这都是皇家自己的家事。除了周忱一人直言不讳,谁又敢多说一句话呢。

“朕~再考虑考虑吧。不过恂如,此事是朕与你二人之间的密谈,绝不可走漏了风声。”

“陛下放心,臣一定铭记在心。”

送走了周忱后,朱祁镇在西苑的暖阁里,拿起了纸笔自言自语道:“看来朕必须得效仿汉武故事了。”就在这个时候,王忠送来了沈王的奏书。朱祁镇一听是沈王的奏疏,不禁小声说了一句:“怎么又是他!”

这沈王三天两头的就给皇上寄来一封奏疏,不是要为母亲、妻子争名分就是要上京来觐见,就感觉朱祁镇跟自己关系有多好一样,毫无边界感可言。而且每次一写奏疏就是连发,朱祁镇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还要去给他处理那些破事。

要是当时皇亲国戚们有一个家庭聊天群的话,这个沈王一定是天天在群里发表“刷屏满语”的那个人。这次又不知道什么事情,朱祁镇草草的翻了一下沈王的奏疏,突然就认真了起来。

这次沈王的奏疏可不是之前那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事情了,沈王这次竟然上奏的是关于赈灾和流民的事情。

沈王的奏疏里写道:山西巡抚曹鼐,在山西不但不赈灾,还贪末济农仓的赈灾粮,并且要求当地的豪绅富户,包括自己这个亲王,拿出私人存粮来填补他自己贪末造成的亏空。而且沈王还在奏疏中不断的哭穷。

说这几年潞安一直小灾不断,如果家里还有多余的粮食一定会拿出来帮助国家度过难关,但是自己现在都在变卖祖产过日子了。曹鼐不但不找朝廷拨款赈灾,却反过来找自己的麻烦,还请皇上给自己做主啊。

朱祁镇看到沈王这声泪俱下的样子,都差一点笑出声来,用大脚趾想都想的到这沈王是在栽赃陷害。沈王哪知道朱祁镇是开了挂的,你沈王前世今生是个什么鸟样,朱祁镇还不知道。曹鼐在上一世可是跟着皇上共赴国难的首辅,在土木堡,蒙古人刀架在脖子上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壮士。

竟然栽赃曹鼐贪末灾民救济粮,这沈王的措辞真是假得如真包换。

本来朱祁镇还顾忌着亲戚情谊,想方设法的包容宽恕这帮皇亲国戚。现在可好,这帮人不但不记情,反过来还要从自己身上薅羊毛。现在看来,这帮皇上极力维护的“亲人”,在自私这件事上,发挥一如既往的稳定。

大明朝只是我朱祁镇的吗?大明朝要是亡了,你们这帮藩王又能有什么样的好结果呢?国家处在危难的时刻,让你们这帮藩王搭把手帮帮忙都不愿意。不愿帮忙也就罢了,还要阻止朝廷忠直官员赈灾,就因为赈灾损害到了你们的小小利益。

看来不够心狠手辣,怎配江山如画啊!朱祁镇虽然是永乐的子孙,但是此时此刻的他,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建文的苦衷。朱允炆就是手不够黑啊。

各位藩王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大聪明兄弟沈王,已经用他的自私贪婪点燃了朱祁镇内心的怒火。都是朱家兄弟,既然皇上有事你们不帮忙,那就怪不得皇上掀桌子了。不得不说,大聪明沈王这也算坏心办好事了。

要么金钱上挨一刀,要么物理上挨一刀,朱祁镇现在要考虑的是这把刀怎么砍了。结果没过两天,火上浇油的奏疏到了。曹鼐的“游历山西纪实文学”最新更新的一篇“潞安行”送到了朱祁镇的案前。

里面曹鼐详尽的记载了,他从太原到潞安沿途的所见所闻,还有他在太原、潞安参加的那些奢靡宴会。当然,各位皇亲国戚、高官豪强送自己的礼物名录也全都附在了这封奏疏上。曹鼐就是要让皇上看看:这些人宁愿贿赂朝廷官员,也不愿意帮朝廷分忧解难。

朱祁镇是越看越生气,这沈王不是三天两头的上奏想来京城吗?那朕就让他来。

曹鼐在宴会上怼完潞安的达官贵人之后,第二天依然前往府台衙门办公,继续指挥督促下官们救助灾民。济农仓和预备仓的粮食不够,那就直接打开潞安的官库赈灾。

潞安府从知府到小吏都老老实实的听从曹鼐的调遣,毕竟敢在沈王的宴会上怒怼众人,这份威严谁也不敢造次了。很快闹灾最严重的潞安府,就平静了下来。灾民们算是都保住了性命,接下来就是等待着朝廷的进一步安排了。

其实潞安的这些官员表面上唯唯诺诺,背地里都摆上了小板凳,等着看,沈王是如何收拾这个狐假虎威的小侍郎。

果然,很快皇上的诏书就到了:召沈王朱佶焞进京。

你不是这么想来吗?那就来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