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考资料
就在汪春兰为高考资料发愁时,李梦瑶也在思考着高考的事情。
她成绩更差,高中都没读完,那时人心浮躁,一个班里能读进书去的不多,干脆不读了,工作也找不到最后被动员下乡来了。而且已经三年没有接触到课本了,要想和章之源考入燕大可能性太小了,但努力一把考到燕京应该是有可能的,毕竟她比任何人都要提前知道高考即将开始的消息。
她看了看朝北面窗户埋头读书的向飞燕。向飞燕是个爱读书的人,下乡时带了几本书,还让家里人寄来一箱书,她那应该有高中课本。
向飞燕是村里扫盲班教师,是知青里面为数不多有额外工分收入的人。不像有的知青实在受不了农村生活的清苦劳累,干脆找当地人结婚了的。向飞燕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上大学回城。
这时候是推荐上大学制度,除了要表现好,还要有背景才能上。向飞燕除了一开始积极参与劳动,后来又主动向大队提议继续开办扫盲班,给不认字的社员和不上学的孩子提供识字的机会。
这一举动很得民心,但也遭到其他知青的排挤。独木桥就那么窄,你占个好位置就是断别人的路。
要和向飞燕打好关系才行。
但向飞燕属于面热心冷的人,不容易被打动。
李梦瑶边整理床铺边思索着高考资料的事情,给家里人写信让他们借资料邮寄过来,也不知道他们肯不肯。
放下被子,又转身拿起桌上的镜子仔细看着脸上的变化。李梦瑶满意地笑了,现在她的皮肤更细腻了,之前脸上的几个小红疙瘩基本要消失了,头发也由原来的枯黄分叉变得有光泽起来。
看着看着,她突然皱起了眉头,如果她的眼睛再细长点就更好看了,像汪春兰那样,不,比她的要更好看才行。
“梦瑶,你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同一屋的马文静羡慕地看着李梦瑶的脸,这段时间李梦瑶变得像是换了一个人,她有些嫉妒也有认真道:“你该不是偷偷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吧?”要不然一个的变化怎么突然这么大呢?
李梦瑶心里猛地一跳,马文静该不会是发现什么了吧?她压住自己的慌张,调整脸上的肌肉笑了笑,道:“如果真有灵丹妙药,咱一起这么多年,怎么也得给你一颗。”
“你最近的皮肤可真好,以前没注意,现在发现你比汪村花长得还好看呢。”马文静凑过来仔细看李梦瑶的脸。
汪村花是她们这屋的女知青给汪春兰起的外号,既夸了汪春兰的美又突出了她的土气,带着一股酸味。
“真的啊!梦瑶,你现在比汪村花还好看呢。”另一个女知青宋美丽听到她们闲聊也过来了,“你用了什么方法皮肤那么好的?”
“我也和你们一样啊,用肥皂洗脸,没什么特别的。”李梦瑶被她们吹捧地心里虽然舒坦极了但对她们的问东问西也比较反感。
“梦瑶,我能不能用我的肥皂换你的用,我这块还是新的呢。”宋美丽动作麻溜地拿着自己肥皂不等李梦瑶答应就换了过来,端起洗脸盆就迫不及待地走了出去。
“美丽,我也试试。”马文静说着端着脸盆紧跟在后面出去了。
隔壁男知青屋里的钱富国正趴在桌子前写写画画。
“富国啊,要我说啊,你也别太上心了。”冯建国坐在钱富国的旁边,收起嬉皮笑脸,一本正经道:“汪春兰是好看,但你不看看喜欢她的人有多少?你能争得过吗?她娘又是个势利眼,这周围的人谁也看不上。你这个费心费力的有什么用?大丈夫应及时止损。”
“你别在这胡说,我只是欣赏她的笛子吹得好,可没有其它想法。”钱富国的圆脸上带着些窘迫,反驳道。
“那你天天一大早跑出去干什么?天天累得跟条狗一样,有时间不睡觉出去听笛子,你这不是一般的欣赏啊!听哥一句劝,赶紧回城吧。呆在这里有什么出息?”冯建国拍了拍钱富国的肩膀,“你爸不是平反了吗?让你爸给你找份工作就能回去,不比在这里种地修地球强。我们在这里的价值太小了,白白浪费了那么几年的时间。”
“嘘,你声音小一点!这种话也敢说!”钱富国听到这话吓得立马小声道。
“我收到家里信,现在国家要放宽回城的条件,而且还有其它大动作。妈的,在这里消息都滞后那么多,和城里真是另一个世界!想想那时候我们多么意气风发,现在呢?看到一个稍微漂亮的女人就觉得是天仙了。”冯建国有些痞帅的脸上是冷漠的无所谓。
“行了,行了,别说了,让我好好想想。”钱富国迷茫地在本子上画着线条,无精打采地道。
“别想了,赶紧去吃饭吧,吃完饭还要去坝人,修完坝过几天还要忙秋,就没有个歇歇的时候,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你能回去还不快点走,真是想不通你,这苦就这么好吃吗?”冯建国扯着钱富国的脖子把他拉起来,边走边抱怨。
钱富国苦笑一下,不说话。冯建国又怎么懂自己左右为难的痛苦呢?从收到家里来信时这种痛苦就伴随着他,撕扯着他。既想马上回去,又实在舍不得这段暗恋,自己这一走恐怕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没有认真投入过感情的冯建国又怎么能懂自己呢?
汪春兰一上午的时间把高中课本翻看了一遍,内容不难。一场梦后她现在的记忆力更好了,虽然不是一字不拉地复述下来,但一本书看一遍记个大概很轻松。不过像数学之类的科目不止需要记忆力还要理解力,她还要去找练习题来做一做。
“娘,我去镇上废品站找点学习资料,骑自行车去,很快回来。”汪春兰打算出去找书,她知道知青点有书,但既然不打算和里面的人多掺和,她就不去给自己找麻烦了。
“你问问晓晓去不去,你们两个一起凑伴。”闺女学习牛迎花当然不会拦着。
晓晓是欧晓晓,是村里的另一个女高中生,也是汪春兰的朋友。因为都上高中的原因两个人比起村里其他同学更亲近些。
“好的,娘,我这就去。”汪春兰骑上家里唯一一辆自行车出门了。
到了欧晓晓家。
“大婶子,晓晓在家吗?”汪春兰停下自行车,问坐在门口石阶上专心纳鞋垫的欧大婶子。
“是春兰啊?晓晓在家,你直接进去就行。晓晓!晓晓!春兰来找你了,快出来。”欧大婶子边热情地招呼汪春兰进门,边朝院子里喊着。
欧晓晓家里和汪春兰家差不多,都是砖瓦房,不过她有个哥哥在城里当工人,每个月会寄五块钱给家里,生活条件上要比汪春兰家更好些。
“春兰,你来了,快进来。”欧晓晓同样热情地请汪春兰进门。
欧晓晓个子不高,穿着一件粉色圆领上衣,黑色直筒裤子,深红色方口布鞋。梳着两根长麻花辫,额头留着整齐的刘海,长着一张小圆脸,眼睛不大但黑又亮,一笑起来脸两颊各有个小酒窝,很是可爱。
“晓晓,我想去镇上废品站找书。你去不去?”汪春兰还没进门就直接问欧晓晓。
“去呀,我也正想找几本书看呢。”
镇上的废品站在镇上的西南位置,经常有人光顾,带着一点自家不要的破烂,装模作样地进来卖废品,在里面翻来翻去。这种淘宝行为特别受孩子们喜欢,废品站的杨大爷很烦感这些乱翻的人,但如果给他带点东西,特别是最喜欢的烟叶他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汪春兰跟着她二哥来过几次,对这个废品站还算熟悉。
进了废品站大门,这里得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东一堆西一堆乱七八糟地摆满了破烂,烂木料破书本到处都是,不少都是革委会破坏后被扔这里的。
杨大爷以前是老红军,腿伤着了,国家给安排到垃圾场工作。
“杨大爷,我又来了。这是我哥让我给你捎来的,你尝尝。”汪春兰四下看了看,从军绿色斜挎包里拿出用报纸包着的烟叶。这烟叶是自家自留地里种的,是汪大铁的心头好。
“好,好。”杨大爷左右看了看,赶紧拿过来,放在桌子后面,挥挥手:“进去吧,进去吧,别看太晚了。”
汪春兰和欧晓晓一起道了声谢,径直往里走。
“汪春兰,你来了。”同校同学苏长征看到汪春兰,惊喜地喊道,又对欧晓晓打了声招呼:“欧晓晓,你也来了?”
苏长征是安水镇上的人,长得不高,也就一米七左右,体胖,这个年代胖的人基本上都是生活条件绝对好的。他哥是县革委会的人,在镇上很吃得开。自从上高中见到汪春兰后,对汪春兰很有好感,但以前的汪春兰对他视若无睹,不回应不理睬,见面转身就走。
汪春兰点点头,并不想和他弄得太僵,防止他狗急跳墙。
“是啊,苏长征你怎么也在这里?”欧晓晓摆弄着胸前的麻花辫子搭话道。
苏长征看到汪春兰答理自己,眼睛都亮了,胖乎乎地脸上堆满了笑容,他搓着无处安放的手道:“我们听说这里有宝贝,过来看看。”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几个伙伴。
“有什么宝贝啊?”欧晓晓一脸好奇地问。
“晓晓,我们赶紧去找几本书吧。”汪春兰打断欧晓晓地询问,虽然她也觉得这里真有好东西,但不好打听别人的事,特别是关乎钱财的事情。
“其实也没什么,我听我哥说这里有从几年前从范半城家搬出来的东西。”苏长征凑近了小声地道。范半城是他们这边最出名的大资本家,解放前他们永安县的地有大半都是他家的,在他家工厂里做工的都是让人羡慕的对象。
第一次离汪春兰这么近,他似乎闻到了她身上若有若无的香味,有点像家里月季花的味道。这个想像迷得他晕乎乎地,他的心不受控制地忽上忽下,像是喝醉了一样。
汪春兰看他那表情不动声色地往一边走了两步,拉开距离:“那你去忙吧,我们去那边找几本书就走了。”
“找什么书?这个地方我熟,我帮你找。”苏长征因为汪春兰的远离立马清醒了,“书都在东面小仓库里,放在外面的都淋坏了。”
汪春兰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仓库,以前她来的时候都是在这个露天场地上找,她有些怀疑苏长征的用心。
“我说得是真的,一般人不知道这个地方。”苏长征看着汪春兰不信,他急得恨不得要对天发誓了。
“那就麻烦你了,苏长征。”欧晓晓看苏长征急得额头都冒汗,她打了个圆场,“晓兰,我们去看看吧。”
“苏长征,麻烦你了。”汪春兰礼貌性地笑了笑。
“麻烦啥,别跟我客气,谁让咱是同学呢。”苏长征笑呵呵地走在前面,如果后面不是汪春兰看着,他都想要跳起来蹦三下。
跟着苏长征七拐八拐的果然看到一个五间房大小的仓库,剥落的石灰外墙下是大青石块,很是坚固,黑色木门紧闭着。
“我听我哥说,这个地方原来属于范半城家的粮仓。”苏长征说着掏出一根铁丝,对着铁锁左右扭了几下,门开了,“现在里面放了不少书,都是杨老头整理的。”
“哇,苏长征你好厉害,你还会开锁!”欧晓晓看着苏长征的一系列操作,都惊呆了,“会不会被杨大爷发现?”
“不要紧,我经常来这,都快翻烂了,杨老头不管。”苏长征无所谓地摆了摆手,“想找什么样的书?我帮你们找。”
汪春兰不客气地进去,屋子里光线稍暗,看了一会儿才适应。屋子里摆了些少胳膊少腿的桌子,用木料随便支撑着,上面摞着高高的书。
“好多书啊!看得我眼晕。”欧晓晓嘴巴张得能吞下一个鸡蛋,从没有见过那么多书的她站在这满是书的空间里有些发懵。
这些书一看就是杨大爷精心保护起来的,费了很大心血。作为一名活到现在的老红军,受过战争洗礼的他们思维仍然比普通人更活跃,游击战的精髓深入骨血。退休后仍然在各行各业中继续发挥着余热,守护着这片土地,包括这些精神文明。
“我们找些高中课本和习题册。”汪春兰跟着感叹后对苏长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