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学问之道无他
圆觉经由十二位大士依次佛陀请教圆觉大法,佛陀对十二位大士依次来问,他依次来答。第一位文殊师利菩萨是诸佛的老师,第二位普贤菩萨,第三位普眼菩萨,第四位金刚藏菩萨,第五位弥勒菩萨,我们刚刚讲到弥勒菩萨,各位有没有发觉到这前五位菩萨来跟佛陀的对话里面,我们可以讲前三位完全是讲顿法,顿法是什么?就是众生本具的圆满这个法。第一位文殊菩萨,最重要的这段话就是佛陀跟他讲如来本起因地,什么叫如来?我们的自性功德叫如来,如来不是指一尊佛叫如来,如果以个体而言我们称他叫佛,可是以我们的自性而言称为叫如来,因为众生本成佛,可是我们还没有成佛,因为本具圆满的佛性被无明盖住,所以我们还没有成佛,可是众生本成佛这两句话没有矛盾,因为众生的知见,在我们的知见里面,虽然我们听到圆觉经,已经知道众生本成佛,我们已经成佛,可是我们还没有圆满的成佛,因为无明我们的习性还没有顿除,这一点一定要清楚,他要讲如来本起因地,本起因地就在因地这个是众生本具的,全部都是圆觉清净觉相,我们的因就是圆觉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这句话,我们还没有断无明,我们还在怀疑,我们的所知障有两个障一个叫理障,一个叫事障,我们的理障还有怀疑,还没有真正回归到正知见。这个过程我们要听经,一定要按照经论,我们的导师在哪里,在经论请各位一定要知道,一定要了解,不然的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经是依据,圆觉就是我们的因地,我们本来就圆觉,一定要有一个知见,知是空华即无轮转,就像空花一样,没有轮转,本来就无空花,亦无身心受彼生死,也没有身心受彼生死,今天我们为什么会轮回生死?因为我们的知见一直认为我们身心有生死,重点就在这个,你会说那么简单?很简单大道至简,可是习性遮掩所以很难,各位想想看,你现在已经知道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因为身心是空花,经典这样告诉我们的,首先不能怀疑经,实际上是这样子,身心怎么会真的呢,什么叫真的?永恒不变才是真的,你见地思考,我的这个心不是本心,本心扭曲以后叫攀缘心,攀缘心跟本心是同一颗心可它扭曲了,以后就变成了攀缘心,这攀缘心怎么会真的呢,它时常在变,会变得怎么会是真的,身体为什么是假的?各位你去想,我们拥有跟我们最接近的身心,这个身体跟我们最接近,我们每天最关心它,因为你有一个身心的觉受,别人身体在痛很痛苦时候,你自己身体也会感觉在痛这个叫同理心,可是回归自己的身体在痛,你要去关照,为什么身体在痛,那是一个觉受在痛,这一点很重要,各位有些人身心很舒服,无病无痛可是还是心情不好,何况身心有病痛怎么会心情好,为什么心情不好?在烦恼,烦恼才会心情不好,这是很简单的白话,你有烦恼,因为你把身心当做真实的,从这个身心引发的外在全部都会让你烦恼,因为你的正报烦恼,你的依报一定烦恼,身心是正报,我现在问你们,身心这两个字的,如果硬要分正报依报,心就是正报,身变成它的依报,如果现在以身心来当正报的话,那个所有身心以外的环境包括人事物一律称为叫依报,正报不清净依报一定不清净,正报烦恼依报一定烦恼。
圆觉经讲到普眼菩萨的时候他说,凡是菩萨一定要证,证一切幻灭,影像故。圆觉经每位菩萨都是重点,都是我们修行的大法要,到普眼菩萨的时候还是顿法,佛陀跟他讲证幻灭,什么叫幻灭?一切依报、正报,不只是依报,连正报全部都是幻灭,为什么?它是空花。你看十二位菩萨全部连贯,中间毫无矛盾,为什么要听经,为什么不能断章取义,一定要听经,它整个经典里面全部贯穿,这个是佛陀的慈悲,是十二位菩萨的慈悲,如果没有它的话,我们没有依据,现在有了有依据,这个是真实之力,这个是真实的是实相,不是学一个哲学,因为学哲学不会让你去除烦恼,可是什么叫佛法?能除去包袱的一律才称为叫佛法,你管它怎么样写,管它什么作为,就是要除去包袱才叫做佛法,因为你除去包袱这个才叫做永断无明,这一点一定要懂,不能执着在语言文字的某一段,还是你的见地的哪一段跟人家辩论,你借着这语言文字叫文字般若,有没有办法让你断除烦恼这个最重要,如果你学这个以后拿来跟人家辩论,跟人家是非,你自己就是是非人了,这道理一定要清楚。佛法没有什么,特别是为了要让你放下而已,佛陀在圆觉里面虽然教我们放下,放下两个字很容易讲,可是没有理论实际的这些过程你很难放下,佛陀现在告诉我们,从文殊普贤到普眼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幻,幻灭一切都假的,所以你去看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不是你修行来的,不是你很有学问来的,不是我修到它是影像。
佛法是知见,理障一除事障就除,你除事障,理障没有除顶多声闻,声闻对圆觉大法而言还没有超出轮回,我讲经为什么要用镜子,因为用镜子这个最容易,你看佛经也讲影像故,永嘉大师正道歌都用影像,心镜明鉴无碍,既然是影像,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影像,你要放下很难,如果真的知道它是影像,请问各位你会不会放下,没有人会执着影像的,所以永嘉大哥证道歌不是有一句话,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怎拈得。什么叫证?证的意思不是我修到证,证的意思要通达,什么叫通达?我清楚了,我明了了,我真的清楚明了不再怀疑了这个叫证, 证的意思叫通达清楚明了,它是水中月,明了了,它如梦幻影,明了了,佛的伟大是经典他会用比喻的方式来显现,金刚经讲的一切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法?我现在问你们,我现在所讲正报跟依报,这是有为法因为它会生灭,我们的身心会生灭,我们身心外的人事物会生灭,比如我很关心我的配偶,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小孩这指人,再扩大我们的朋友,他对我有恩,还有他对我有仇,我很关心他,跟你有仇你有没有关心他?看他什么时候死,看他什么时候出洋相。因为从自己来看别人,跟我无关的我不管它,跟我有关的一切人事物,有形无形都在里面这些全部都是幻相,我清楚了,这些有为法全部都是幻相,金刚经的最后那个偈语,这个是般若部的总纲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叫六喻, 六种比喻哪一种都可以,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你如是观你通达了,不再怀疑了。现在我们为什么还没有证,因为我们碰到事情的时候,现在理相上你通达,碰到事情的时候变成不通达,所以还没有证。
因为这个太重要,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修行是修这个,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看到每一位都是菩萨,看到每一位都是佛。从世间法的角度,不管他是对还是错,比如他诽谤我,他夸奖我的这些,你要了解全部都是示现出来让你能不能通达影像的大菩萨,你能这样子的话才称为叫证,人家褒奖你你的心起了骄慢心,你把这个褒奖的人,褒奖的这些话当做真实的,你就起了骄慢的心欢喜的心,请问当你了解圆觉般若大法的时候,知道它是影像是假的,当你懂得这个的时候,通达这个时候这个称叫证,请问褒奖你的这个人是不是我们的老师?相同的诽谤你的人,不管文字不管语言我知道全部都是影像,当你要起了反感,起了反驳,起了辩解在那一刹那,你心里面知道原来它是个影像,它是示现出来看我的反应如何,他不是我的老师吗,所以也同样恭敬,也同样欢喜,你能这样子的话这一位称为叫菩萨,因为他叫通达,这不是开玩笑的事,修行是在修这个。
对文殊菩萨所讲的圆满了,对普贤菩萨更直接,他讲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就在当下,全部都是影像,现在对普眼菩萨讲的再多一点,他说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所有各类的众生都有圆觉净性,没有一个没有的,既然都有可是彼愚痴者,就是迷惑的人,他说净圆觉实有身心自相,他说净圆觉,他也知道有净圆觉,可是身心自相跟净圆觉的关系他不知道,身心自相是净圆觉的幻影他不知道,因为我们是活在幻影之中,它全部都假的可是彼愚痴者却认为它是真的,实有身心自相就是说它是真的,我还非常在意这个身心自相,所以不能远离幻化,它是幻化,你不知道是幻化,故不能远离幻化,因此佛告诉我们身心幻垢,身心是假的,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对离幻垢那就是菩萨了,是名菩萨,他就是菩萨了,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然后当你知道身心幻垢,对离幻垢,什么叫对离幻垢?脱落身心,把这身心脱落,身心脱落不是要去死,还是用身心,可是脱落身心,最后达到无所,什么叫无所?本无身心可脱落,无所没有对象,我告诉你能达到这个,你回归到圆满自性,所以菩萨也是一个名称,亦无说名者,也没有菩萨这个名称它是假名,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到普眼菩萨全部都是在讲顿法。
中间为什么安插一个金刚藏,金刚藏问的问题很尖锐,可是为什么要安插金刚藏,这是佛陀的慈悲,讲了顿法就是入法界,直接入法界,他要从世界的角度再来看法界,所以金刚藏菩萨的三问,他的三个疑问全部都是问世界的事,他的三问第一个众生本有无明,为什么他本来就成佛。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如来说众生本来成佛。第三个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后又起无明,什么时候又恢复到一切的烦恼。佛陀说非正问,因为金刚藏菩萨你问的是世间法,世间法众生才有无明,从世界的角度众生才有无明,从法界的角度众生本无无明,这句话你要懂,所以佛法甚难,甚难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看各位的根器,要达到大彻大悟还是有难度,佛才慈悲的示现四十九年不辞一切辛苦来讲这些大法,而且他从渐进入顿,才先讲阿含再讲方等,再讲般若 再讲涅盘,最后用妙法莲华经,法华经众生一切都成佛来作为圆满的结束,当然涅盘经也是,可是刚开始跟结束的这两部大经,佛陀大彻大悟刚开始叫华严到最后究竟圆满,他生命周期的第四阶段来讲经是法华,念念因缘念念果满,最后跟你讲华严的境界就是法华的境界一模一样完全平等,一个最早开始一个最后结束,全部都是一样,因是圆,果一定满。佛陀三七日用华严来开启了,在茫茫大海里面的那一盏明灯,最后当四十九年佛陀要示现涅盘的时候用妙法莲华经又来显示这一盏明灯。既然非正问,首先的非正问是在讲成佛跟无明的问题,佛在告诉我们所谓的无明它是幻化是幻有,众生在迷的时候的误认,这个是很高的层次,金刚菩萨示现非正问,可是还是在顿法,所以才有一句话翳眼看空花,这个是对金刚藏菩萨很重要的一个举例,因为佛法会让我们通达必须要举例,你不要再举例下功夫怎会这样子,是为了要让你通达而方便举例,为什么举翳眼?眼睛有病,翳眼是一种举例,众生本来没有翳,他的眼本来就是正常的,这是重点本来无病,他看空花,怎么会有空花?因为翳眼才看空花,众生本来就翳眼,怎么会成佛,现在佛陀告诉他,翳眼的翳是妄,什么叫妄误会,误会眼睛有病,当然误会空中有花,称为叫做妄,这问题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众生本无明,众生为什么本成佛,第一个问题一破,第二个问题就破第三个问题就破了,大家通达了解了清楚了就是这样子了,所以前面的四位菩萨其实都是在讲顿法。
心经也是顿法,我才跟各位讲声闻跟缘觉,我们称他叫五性,五个种性里面的我们称他叫做二乘种性,为什么叫二乘种性?其实他修行的很好,可是从楞严经来看,从圆觉经来看,尤其是维摩诘经来看佛陀都是驳斥二乘法,你会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子,原因就是二乘他是从世界来修行不是法界,佛陀要我们是直接入法界,这个是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一走错,就是证道歌里面一句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真的就是这样子,因为两个方向是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刚开始不同一点点就远了,因最重要,你看经典告诉我们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这个是在讲修行的境界,当然世间法也如此,修行的境界更是如此,你因错果就错,请各位一定要信心,真的就是这回事,佛所说的。
你看佛时代有那么多的外道,提婆达多就是从世界角度来驳斥佛陀,他自己的哥哥而且要置佛于死地,为什么提婆达多要置佛陀于死地你知道吗?他们又是亲戚,一个学佛的人,不要说学佛学教的人,难道你一点慈悲心都没有吗?我们在人世间的对待里面,你要置对方于死地除非那是滔天的大恨,可是这个全部都是世界的事,为什么提婆达多要对他的哥哥这样子?提婆达多是要释迦牟尼佛的命,你知道不只割喉,莲花色比丘尼那样有神通的人出来扞卫佛陀,被提婆达多用拳头,重拳让莲花色比丘尼死掉,有这么恨吗?我现在告诉你,当你知见不正确的时候有这么恨,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以自我的心,自我为上帝为出发点去看别人,他认为如果没有置佛陀于死地的话会误导众生,你要知道宗教战争为什么爆发?平常没有发生宗教战争的时候,敌我之间也没有什么仇恨,也不是说你侵略我的土地,我一定要打回去,还是你杀我的的同胞我一定要报仇,就是为了一个宗教上的见地,宗教上的见要置于对方死地吗,因为你有一个背负着上帝的正义。学法学佛学到最大的弊端就在这个,不顾一切要毁掉对方,因为他认为他是正义,可是心中有正义就没有正义,佛法是一切清净,放下的才是,可是外道就是如此,有人讲目犍连尊者就是被耆那教,用棍棒把他打死,现在所讲的外道其实他的修行。佛讲的是法界,只有入法界才是真理才是实相,法界就是我们的本心,六祖一直告诉我们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讲得这么清楚,不识本心你学的不是法,法就是心,你学的是世界的东西,学法无益,跟法无关,你很精进跟法无关,顶多是人天乘而已。
弥勒菩萨以后,开始要讲渐法,顿法的观念我们已经清楚了,接下来看渐法,渐法的目的就更详细了,渐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回归顿,没有其他的目的,渐的目的无他,回归顿而已就是这个意思,就像孟子所讲的学问之道无他只求放心,什么叫放心?放心就是放下你那颗执着的心,孟子是圣人儒家思想也是这么讲,圆觉经渐法第一位代表就是弥勒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