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玩的是实力
犹豫之间,我好不容易强行平静下来的心境也是再一次不由得掀起了阵阵波澜。
我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对于鉴别师来说,对于心性的考验很多时候要胜过眼力,尤其是在遇到你拿捏不准的物件时,对心性的考验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简单举个例子来说,你在古玩街上练摊,若是碰到有人要给你让一件东西,这东西品相极好,可你就是有些拿捏不准,这个时候只能说明你眼力还没练到家,常言道扬长避短扬长避短,既然眼力不够那自然是只能够用心性来凑了。
何为用心性来凑呢?
其实很简单,说难听一些就是遇到拿捏不准的物件,特别是在收的时候,千万不能漏了却,一旦你露了怯,那就等于是把自己个老底也给漏了,我师父当初收我为徒的时候,最先交给我的本事并不是鉴别古玩,而是一句话。
那句话就是,要想在古玩这个行当里头混得开、混的久,就万万不能漏了底,底漏了,即便你有十分能力,也得藏着两分,若是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十分力藏不住了,那你就算是咬着牙装也得装出十二分力来,这叫藏拙。
闭着眼睛回想着师父往日的谆谆教导,慢慢的我的心境再一次恢复了平静,等到我再一次睁开眼的时候,我的心已经彻底恢复了清明。
我将那两幅落款都是唐寅,用纸用墨都没问题,唯独那字体字形完全南辕北辙的丹青放在了一块。
既然单独看,全然看不出什么问题来,那就只好放在一起比较着来看了,这也是鉴别丹青的一种手段,只不过用到这种手段的时候,多半啊那就真的是鉴别师快要到黔驴技穷的地步了。
虽然已经基本上确定两幅字的用纸用墨包括落款印章这些东西都没问题,最大的区别,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两幅字的字体字形截然相反,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或者更加准确一些来说,为了能够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在将两幅字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从最基本的用纸用墨开始对比。
先说纸,两幅字所用的纸张并不都是大众所熟知的宣纸,之所以宣纸被大众所熟知、品质好的宣纸更是备受丹青大家们的追捧,那是因为宣纸的侵墨性、平滑性等等性能极为出众,特别是适合用来写字画画,要说比起宣纸更加适合写字画画的纸有没有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其他一些在写字画画上性能足以媲美宣纸甚至于赶超宣纸的纸张,那价格可就要比宣纸贵上太多太多了。
我们华夏民族,从古至今不都讲究一个简朴节省?所以说宣纸的火热,其实也有经济实惠的原因,只不过这种经济实惠,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显得昂贵。
再说明朝的纸有何特点,在当时十六、十七世纪,明朝绝对算得上是是世界上手工艺最为发达的国家,甚至于都可以说没有之一,这儿所说的手工艺发达,包括了造纸,但是绝对不仅限于造纸,别的就说,就说当时明朝造船的技术,那在世界上都是顶级的。
当初郑和下西洋,所带的船队,最大的一艘船,长超过了二十余米、宽也达到了十米左右,更是上下修建了好多层,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可没本事造出这样大型、且性能优越、能够抗击狂风巨浪支持远航的大船。
言归正传,先说一说明朝手工纸的特点,除去大众所熟知的宣纸外,明朝还有其他多种性能优越、适合书写画画,甚至于一度被当做贡品的纸张,就比如开花纸、笔伐纸、青瓷纸、罗纹纸。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单从造纸所用的原料来说,明朝纸大概也就分成两大类,一类用树皮、稻草、麦草等等作为原料,若要品质在更上一层楼,还会在其中加入动物的皮毛以及一些防虫的中草药,这种纸啊叫做皮草纸,前面提到过的青瓷纸、笔伐纸就属于皮草纸的典型代表。
这种纸手感细腻、侵色性也不差,且因为加入了动物皮毛的缘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又因为在造纸的时候就提前混入了能够防虫的草药,所以这种纸,只要保存得当,即便时隔百年之久,也极少会被虫咬虫蛀,相较于广为大众熟知的宣纸,这种纸放的时间久了,颜色变化也不会很大,且因为加入了皮毛的缘故,质地柔软之余韧性更足,在抗风化脆化这一方面的性能,自然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另外一大类,便是以竹、竹壳等等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竹纸,品相好的竹纸如果单从手感、书写性能这些方面来说,相较于皮草纸,并不会逊色太多,只不过在长期保存耐久性、抗风化、抗脆化这些性能上,竹纸就逊色于皮草纸了,不过造价成本来说,竹纸包括竹草纸就远比皮草纸低廉了,所以当时竹纸包括住草纸产量极大,算是民间日常使用的纸张。
眼前两幅字,第一幅字体形于外劲于内,一看就是唐寅真迹的那一幅字,所用的纸便是竹纸当中的极品,只不过因为竹纸本身就不是很适宜长久保存的缘故。
那一幅字的纸张,整体的颜色都已经泛黄了,而且质地也并不如当初那般柔顺,反而是透着一些脆性,仿佛只要用力过猛,就能轻易扯开,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从明朝到现在,数百年的时间。
另外一副字形字体和唐寅传世书法截然相反、完全南辕北辙对联,用的则是更加昂贵且利于长久保存的皮草纸,因为用纸考究,那副对联的纸张即便时隔数百年之久,颜色虽然也开始泛黄,可并不明显,摸上去依旧有一种触之细腻似肌肤的感觉,脆化风化的迹象也并不明显。
两幅字,用纸我里里外外看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完全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用墨了。
两幅字的用墨也不同,有人奇怪,这墨写到纸上不都是黑色的?怎么还能看出来不同呢?何况都过了这老几百年了,就算在怎么不同,现在不也是同样黑漆漆的,能看出个啥区别来。
那我告诉你,这墨的门道可不比纸少,甚至于犹有过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在现在可能显得没有那般切实、那般明显,可这话放在古时候,那绝对是社会一大风气最真实的写照了。
自隋首创科举制度、取代了前朝推举制度之后,就等于是给天下万千寒门子弟架起了一道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