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去南宋相个亲 > 一二回中 联蒙联金胶着不下 太后皇帝举棋不定

一二回中 联蒙联金胶着不下 太后皇帝举棋不定

杨太后听了一愣,随即又笑道:“果然是你这个猴崽子,都跑到青龙镇了,还不消停!听说你是杀了个什么人,被刑部传唤到临安来的吧?”

柴安风走近道:“说是这么说的,但这事儿是个不白之冤,刑部一个叫宋慈的提刑官,已经替我澄清了,刑部的奏章也已经经过真师傅看过,现在大概送到皇上这儿了。不知皇上现在批了没有?”

柴安风一边说,一边偷眼打量着太后杨氏。

只见过了这几年。太后显然老了许多,原本虽然松弛但还泛着红光的皮肤,现在也已暗淡了,脸颊上、额头上则布满了老人斑——虽然精神还好,却已明显地露出了老态。

皇帝是最怕史弥远和杨太后两个人了,今天陪着太后赏花,就跟个干孙子一样,只敢低眉顺眼地在一旁侍候。

听柴安风提到自己,这才敢插话:“太后,柴安风说的没错。奏章已经送到我这儿了,已经批了。原打算今天就用印发下去了,但一早就陪着太后过来赏花,所以来不及盖章……”

杨太后眼皮一跳,也不知是喜是忧:“你呀!陪着哀家赏花,那是你的一片孝心。但处理军国大事,才是正事呢!把朝廷社稷办好了,少看几朵鲜花又能算得了什么?”

这几句话像是嘱托,可语气又有些太重了,皇帝赵昀不知如何回答、也不敢如何回答,只能低头诺诺连声地附和:“是,太后教训的是。我下回改了就是了……”

要是放在以前,柴安风肯定是会从旁周旋两句的。但是今天情势紧迫,柴安风必须抓住个机会,就只要往下说自己的事情。

只听柴安风先是奉承了一句:“太后果然是公忠体国。这般心思够我们小辈学上

一辈子的了!”

柴安风喘了口气,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正好眼下只有一件急事,要同皇上和太后商议呢!”

杨太后俯身端详着身边一朵大红色的月季花,笑道:“好你个柴安风,这么多年了,还是一样的会就坡下驴。得了,有什么事儿你就说吧,何必拐弯抹角的?是不是你家的生意又遇到什么麻烦,要哀家帮忙的?”

趁着这话头,柴安风赶忙把一旁的岐国公主拉过半步,介绍道:“不是我家生意的事情,是大宋国运的事情。太后,这位是岐国公主,就是金国的那位岐国公主。具体什么事,还是由她来说吧……”

“嗯?你便是那位岐国公主吗?过来,让哀家好好瞧瞧!”

岐国公主现在是有求于人,听了这话立即走了上来蹲了个福:“太后,晚辈此次前来,是带来我国圣上、也就是我哥哥的国书的。请求大宋出兵,协助金国共同抗击蒙古。”

说着,岐国公主便从怀中取出一支锦盒,又从盒中拿出一份国书,恭恭敬敬递给了太后。

太后接过国书,刚想打开来看,却又合上了,递给了皇帝,抬头问岐国公主:“既然是国书,那是应该通过礼部呈上来的。你贵为一国公主,金国皇帝的亲妹妹,怎么想到会亲自来送呢?”

岐国公主老实答道:“我同礼部的官员打过交道了,他们说,这事儿皇上不作主,要等史弥远老相公回来才能决断。而老相公最近不在城里,要我们安心等候。然而军情十万火急,哪里又等得了呢?因此晚辈斗胆走了柴大官人的门路,亲自将国书送来。有失礼之处,还请太后恕罪。”

“混账东西!礼部哪个当官的昏了头,竟说出这样的话!

皇帝你要好好追查一下,罢了他的官、免了他的职,让他和其他领官家俸禄的,知道今后有些话能说,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皇帝立即唯唯诺诺的答应:“是!是!”却又道,“不过我看这官员也是有口无心,因为一句话就罢官免职,未免有些可惜了。就罚他一年半载的俸禄,贬个一级、两级,又或者外放出去就算了……”

“嗯,也好。”太后倒是没有反对皇帝的意见,“这样恩威并重,也是好的。”

夸了一句,太后又将话题引入正题:“皇帝。金国的国书你看完了吗?出兵的事儿你怎么看?”

皇帝一脸的迷茫,心里没有半点主意,赶忙用求助的眼神望着柴安风。

柴安风正想逮个机会说话,便立即插话道:“太后,出兵的事情,我是这样想的……”

不成想素来十分宠爱柴安风的太后这时却似乎动了怒,厉声问道:“柴安风,你也太大胆了,哀家是在问皇上,你插什么嘴?你是皇帝吗?”

我现在不是皇帝,不代表我将来不是皇帝啊……

算了,你一个老太婆我也不跟你计较,看在你平时对我还不错的份上,就给你这个面子吧……

于是柴安风撇了撇嘴,坐在一边不再说话。

这下皇帝赵昀可就遭了殃了,茫然无助的他把完颜守绪这份亲自拟写的国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一遍又一遍,是没看出什么门道来。

却听太后又催促了一遍:“怎么样出殡的事儿,皇上有主意了吗?”

“我……我……我不知道啊。”没办法了,皇帝只能这么讲。

太后显得很失望:“哀家一个女子都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身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当皇帝的怎能不

懂军事呢?皇上除了读读四书五经,平时也该多关心关心军事态势啊!”

教训了皇帝几句,杨太后才又重新想到了柴安风:“柴安风,你刚才你就想说话,哀家就不压着你了,有什么话你说好了。”

杨太后果然威严十足,整个谈话都在她的掌控之内。

柴安风有些被动,但终于逮到个说话的机会他是不会错过的,便赶紧将岐国公主通报的军事形势和耶律楚材的细致分析,一一向皇帝和太后介绍了一遍,最后才得出自己的结论——现在必须立即出兵,帮助金国抵抗蒙古。

出兵帮助金国攻打蒙古,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

也不是一件一般两般的大事,而是一件足以震动天下的、巨大的、极其重要的大事。

这样的大事,就连杨太后都不敢有半分的随意和草率。

“这个——”杨太后拉长了声音,又倒吸了口冷气:“嘶——哀家是个女流,不懂国家大事。出兵金国……这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不好拿主意,哀家也没主意啊……”

思来想去,杨太后还是决定把皮球推给踢给史弥远:“不如这样吧。史老相公巡视政务去了。不过啊,他去了那么久了,似乎也该回来了。不如公主先在这儿住上个三五天的,等史老相公,回来再做决断不迟。这是件大水,总是要好好商量一番,不是吗?”

柴安风一听这话就着了急,等史弥远回来,那黄花菜都凉了!说不定蒙古人都把开封打下来了!况且史弥远这人不好说话,万一他打定了主意就是不肯发兵,那怎么办?

因此听了这话,柴安风忙不迭地建议:“太后,不用那么麻烦了吧?史老相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

回来呢!我们这儿先做下了决定,完事儿再慢慢通知他,不也是一样的吗?现在军情十万火急,实在是拖不得啊!耶律先生跟我说过的,蒙古人行动极其迅速,一拖两拖的,兴许蒙古人就杀进中原了!”

谁说不是啊!

这两军交战可不是女人家绣花——今天绣一针、明天绣一针,早一针、晚一针的都不打紧。军事也不同于朝廷处理政务,钱粮布帛收得多一点、少一点,这里匀匀、那里匀匀总是能匀出来的。

打起仗来,那迟一步,晚一步那便是天壤之别,那是要关系到成千上万条人命的!

杨太后不会打仗,处理政务的能力实际上不强,这也是她为什么虽然不满史弥远专权,却还要依靠他掌控朝政的原因。

但“兵贵神速”,这点最基本的常识她还是懂的——要是蒙古人真的是发动了灭金这样的重大军事行动,那肯定会是疾风骤雨、山呼海啸,别说是节节抵抗了,就是抱定了要逃命那也得腿脚快些。否则晚一步,不就是要被洪水吞噬了吗?

想到这里,杨太后忽然是下好了决心,一咬牙正想说:罢了,这件事情哀家都做了主了!

不想此时保宁轻轻走了上来,在杨太后耳边低语了一句:“太后,史老相公回来了……”

现在的史弥远,在太后皇帝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儿寡母面前,几乎成了一个尾大不掉、欲除之而后快的权臣。然而又是这个史弥远,当朝局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又几乎是皇帝跟太后唯一的依靠……

因此当听到史弥远回临安消息的时候,杨太后几乎喊出了喜出望外的声音:“好!好!好!史老相公回来,那一切都好了。快,快去,快请老相公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