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三回中 三王子恃强而骄 一相公诱敌深入
“王子?难不成是窝阔台、托雷他们的弟弟吗?有点意思,没想到成吉思汗他老人家还真能生啊!”
平时柴安风和耶律楚材插科打混都没什么问题,不过对成吉思汗的不敬耶律楚材却市从来不附和的,直接对柴安风说道:“这几位并非是成吉思汗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分别是术赤的儿子拔都、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和托雷的儿子蒙哥。”
柴安风听了一怔,这几个名字可不得了,这三个人可都是蒙古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里面甚至有两位蒙古的大汗。并且有一个算一个,那都是世界军事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
他们的名字,就连初通历史的柴安风也是如雷贯耳,不由得收起了轻慢之心,对耶律楚材说道:“耶律先生,这几位王子出现在这里都有些奇怪。由他们带队,看样子这不是一支偏师,可人数却又不多。也不知他们所来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耶律先生同他们有没有什么交情?能不能打听几句?”
交情,耶律楚材当然是有的,而且这交情还不浅!
事实上,拔都、贵由、蒙哥,以及其他几位蒙古王子的启蒙老师,就是他耶律楚材。
于是耶律楚才坦然上前几步,朝面前的三位王子行了个礼,便用蒙古话交流起来。这三位王子还算讲礼貌,对耶律楚材也是十分尊敬,也同样回了礼,同样用蒙古话答话,大约是寒暄了几句。
然而寒暄话,全世界都差不多,别说是汉语、女真话或者是蒙古话了,就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那也不过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然而耶律楚材却跟前面的这三位蒙古王子说了个没完。
柴安风倒不是担心,耶律楚材仗着军中只有他精通蒙古话,搞一个吃里扒外什么的,
只是看耶律楚材的神情越说越是紧张,料定这几句蒙古话里必然信息密度极大。虽然耶律楚材事后也一定会告诉自己谈话的内容,然而好奇心驱使着柴安风,让他现在就想知道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
于是柴安风驱马上前,走到耶律楚材身边问道:“耶律先生,这三位王子长篇大论些什么呢?”
耶律楚材道也知道柴安风是个心急的,便也没有隐瞒,简明扼要地向柴安风介绍了几句。
可他介绍的话虽然不长,可内涵却极其丰富、内容也极其重要,关系到了托雷和蒙哥撕破脸皮之后,蒙古高层最后的妥协方案。
原来蒙古内部的团结程度,超乎了众人的想象,虽然发生了有人妄图毒杀蒙古王子托雷这样耸人听闻的案件,并且案件的疑点直指现任大汗窝阔台,但由于缺乏过硬的证据,并不能直接指认行凶者就是窝阔台。自然也就更不能因此就判定,将窝阔台的大汗之位虢夺下去。
托雷在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当中,一向就以识大体、明大局著称。对于这样的结果,他虽还抱着几分疑虑和不满,但也不愿意就此展开同窝阔台的内战。蒙古大汗窝阔台倒也还讲几分风度,表示这件事情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弟弟拖雷毕竟受了惊吓、吃了亏,因此便要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
而这个所谓的“补偿”,却不是什么金银财宝,牛马钱粮,而是重新征讨中原地区的权利——在蒙古人眼中,他们的骑兵是所向无敌的,只要看中了一个地方,他们只要挥动大军去征服就可以了,一切的土地、人口、财富,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予取予求!
同时,为了弥补托雷的损失,其实也是为了在征服中原的过程当中分一杯羹,
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也就是托雷的几个弟兄——各出兵马帮助拖雷作战,而领军的则是他们的儿子。
比如,大哥术赤的军队,由他的儿子拔都率领;窝阔台的,由他的儿子贵由统率;拖雷也派了他的儿子蒙哥;而察合台的长子早逝,其他的几个儿子拿不出手,长孙又太过年幼,所以他只派了军队,却没有派遣自己的儿子。
这就是蒙古历史上有名的长子西征。
只不过到了这个次元,西征的对象从西边的欧洲转向了东边的中原地区,后世的历史学家一定会将这次军事行动改称为“长子南征”……
“妈的,这个问题就大了。”
要知道,历史上原版的长子西征,蒙古大军一路从戈壁草原杀到了欧洲,甚至渡过了多瑙河,兵锋直指维也纳。
虽然欧洲古代的军事能力要比中国公认的差了不少,在蒙古铁骑下欧洲人手无缚鸡之力的景象未必会在中国出现。可蒙古人战斗力的强悍,那也是历史上所公认的,蒙古大军这样大张旗鼓的过来,杀到中原的广大土地上,恐怕也是一副摧枯拉朽的情景。
要知道在现在的中原土地上,金国已经失去了统治能力,大宋在开封以南纠缠不清,红袄军则压根就没有统治这么广大区域的实力——各方面势力互相之间尚且在纠缠不清,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对蒙古的统一且有效的抵抗。
而柴安风现在站住了,位于从山东南下中原、江南的重要通道的岚山城,恐怕也将成为蒙古人面前一块必须要搬走的障碍物。
正面对抗蒙古大军,这是穿越到南宋的柴安风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并且或许是他穿越生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但对这场考试,柴安风还没做好完全的准备,以
他手下区区两千五百人的,军力背后又没有得到整个大宋国鼎力的支持,别说是抗衡整个蒙古国了,恐怕对抗蒙古的一支偏师,就能把他搞得焦头烂额,甚至一不小心还会全军覆没。
不过就地投降并不是柴安风的风格,并且现在还一直没打呢,就这么投降了,实在是有点丢面子。况且就算是打不过,按照柴安风的一贯做法,那怎么着也是要想办法多少赢上一点,让对方知道一下自己的实力,完事以后大家坐下来谈判的时候,柴安风好歹也能赢回一点好处和尊严。
再看这次三个王子带来的人马,数量也不多——撑死了也就三千来人——只要柴安风将岚山城里的人马拉出来,那数量之比基本上就是一比一,还是可以打上一打的。
于是柴安风就有意说几句狠话:“我说几位,你们蒙古人上次南征金国,后来不也是灰头土脸的走了吗?怎么这次又来了?难不成是亏吃的还不够多教训,受的还不够大吗?”
柴安风这几句话纯粹是在耍嘴皮子,做口腔体操,说话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半点底气。
可大概是柴安风之前凭借岚山的城防工事,打平过察合台一回,在蒙古人那边积攒了一些威信,所以他的话,对面那几个小字辈也不敢不重视。
他们交头接耳地商量了几句,最后推举蒙哥出来同柴安风说话——他是托雷的儿子,这次军事行动又是在替托雷打江山,自然是应当由他出面说话。
托雷的汉语说得还算凑合,虽然并不比他的爸爸好,不过倒也能听得懂。
只听蒙哥说道:“这位便是柴安风,柴大官人吧?我们几个兄弟率兵南征,那是奉了大汗的命令,也是奉命从事。不过出发之前,我父亲托雷有过交代,说
是柴大官人是父亲的朋友,也算是我的叔叔,不能有所不敬,更不可妄开杀戮。所以我等这次才只率这一票人马过来,是要给柴大官人报个信,希望在我蒙古大军南征的时候,大官人也不要随便出兵阻拦。”
听蒙哥这意思,他们过来是手下留了情的,出动的人马不多不少——两三千而已——正好给柴安风提个醒,顺便也有吓唬一下的意思。
平心而论,在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里,托雷算是讲道理的,可即便如此,蒙古大军几十年来横扫四方积攒下的战绩军功,依旧让托雷骨子里充满着一股自信和骄傲。
这份骄傲,也同样流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蒙哥,让他几乎不懂得怎样说客气话了,这几句打招呼的话,说得杀气腾腾,仿佛是奔袭的几千里之后故意来羞辱柴安风的。
这样的说法柴安风就很不高兴了,再加上跟自己相处的刘天雄,十有八.九也是被蒙古人射死的,他更是一股无名火油然而生。
于是柴安风用嘲讽的口气说道:“哟,那我还得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手下留情,不杀我一命。不过我的好朋友刘天雄却死在你们的箭下,并且是毒箭,不知道这份血海深仇我应当如何去报?”
蒙哥回忆了一下,似乎是在脑海中搜索自己有没有杀过刘天雄这么个人,然而他想了半天,却似乎没有记起这件事情,只得说道:“两军交战,本来就是要死人的,柴大官人也不必特别放在心上。”
他这话或许原本的意思是要劝慰柴安风,说是性命无常、生死有命,也不用太为一个人的死亡伤心。可柴安风对蒙哥等人已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他的意思不过是说刘天雄之死,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根本就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