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回上 衣锦还乡归江南 大开眼界观青龙
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但是“喝水不忘挖井人”这种浅显的道理大家还是懂的。他们一看见柴安风回了青龙港——并且还是衣锦还乡——各色人等无论是衷心欢迎,也好还是溜须拍马也罢,无不争先恐后的围了上来,口中说着各式各样迎接和恭维的话。
哪怕不能跟柴安风说上一字半句的,就算是能在他脸前混个眼熟那也是好的。
就这样乌泱乌泱的围过来了几百人,柴安风的两千五百亲兵护卫,好不容易才下了船,船上运送的物资,那就根本没有可以搬运的空间。
不过好在青龙港这边治安好的很,谁也不敢在柴安风的地盘上撒野胡闹,那就索性把东西暂存在船上,先带着人马去青龙镇见见姐姐——三天以后就是除夕节了,要是再拖拖拉拉的不去见姐姐,柴安风非得被她一顿臭骂不可。
因马匹、重装备都只能暂时寄存船上下不了岸,因此柴安风的亲兵卫队,只能带着随身的兵器、穿着轻便的军装列队向青龙镇赶路。
然而就是这样,柴安风的队伍也同样是浩浩荡荡、器宇不凡,更加上了在山东几场血战之后积下的几分煞气,更是显得有一种威而不怒、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古代的军队可谈不上什么军纪,除了少数几支队伍,还能做到秋毫无犯之外,其他大多数的军队,那都好像是从地狱里跳出来的蝗虫一样——所到之处,非得把老百姓搜刮个一穷二白不可。
因此看到军队过境,根本来不及弄清楚这是自家国家的军队还是敌人的军队,老百姓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跑开了再说。
可在青龙镇和青龙港的老百姓却没有这样的担心。
他们都知道柴安风的亲兵护卫可都是正经的队伍,纪律那叫
一个严明。并且柴安风建军之时一向是把“英勇善战”和“仁义爱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但军饷给得足,并且严格规定,凡是袭扰百姓、烧杀抢掠的,不由分说就是当头一刀。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还没碰到有敢以身试法的。
因此一路上百姓见了柴安风的队伍非但没有四散奔逃,反而是牵羊担酒相迎,就好像是自家亲戚回家一样。
柴安风的队伍刚在山东那片苦寒之地,厮杀了差不多一个月,虽然是得胜而归,可损失却是这几次出兵之中最大的一次。
并且先后同金国人、蒙古人和红袄军都发生过了冲突,可以说是把能打的对手都打了个遍!
在尸山血海里滚了一遭回来,见到这么多和蔼可亲的面孔,就尤其显得感动。
这些个面对着金国人、蒙古人和红袄军都没有过半点胆怯的铁打的汉子们,忽然见到了慈祥的老人、天真的孩子、温柔的女人和憨厚的男子,竟一下子就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路赶到青龙镇,映入他们眼帘的、浸润他们身心的,便更是一种回家的温暖和过节的喜悦。
只见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青龙镇上下已是张灯结彩,沿街店铺都已粉刷一新,街道也已被清扫得几乎整洁干净——在古代人眼里,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是。
但是青龙镇却显然要比娴静的桃园,安宁的仙境要更有看点,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里更加热闹。
古时候虽然没有什么春节黄金周的说法,却也是一年一度大家欢乐和消费的日子——就是手头再紧发的人,也会拿出辛苦了一年攒起来的银两和铜钱,替孩子做上一身新衣服、包上一顿肉馅饺子,不辜负这一年来的辛苦。
而闻到味道的商人们,
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商机,纷纷摆出手头最上眼的物件,一方面想要在岁末年终时候大赚一笔,不过客观上倒也给新年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早有腿长嘴快的,把柴安风回家的消息告诉了姐姐柴念云。
柴念云这些日子,那是掰着手指头一天一天算过来的——虽然柴安风早就答应了,一定要赶在新年之前回来青龙镇,但是柴安风这个混小子说的话可未必算数。他这么大老远跑到山东去,万一来不及回来,自己还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偏偏山东这地方同青龙镇远隔千里,别说是隔开长江派人往返送信了,就是飞鸽传书也得飞上一两天的。柴念云只听说柴安风在山东那边打了好几仗,说是说打赢了,而且都是全身——却也难保不是柴安风,故意扯了谎话来安慰自己的。
怀着这份忐忑的心情,终于传来了柴安风平安回到青龙镇的消息,柴进云一颗悬了好几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了。
她也想出去迎接弟弟的归来,可她迎出去了不过十步便停下了脚步,心里却还怀着几分不满的她重新返回了柴安风设在青龙镇的那座大宅邸,怀里气鼓鼓抱着柴安风的儿子她的外甥。
柴安风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偏偏对自己这个姐姐怀着十足的敬畏,一看她站在宅邸门前面露愠色,就知道姐姐在生自己的气,赶忙舔着脸迎上前去,笑呵呵说道:“哟!老姐这么大老远的就过来接我啊?你看我说话还算算数吧,说回来过年,肯定就回来过年!哟,我儿子又长个了,姐姐把我拉扯大,现在又要帮我把儿子拉扯大,看样子我上辈子一定是,救了家国天下的大英雄,才攒了这样的福分,有老姐来帮我!”
柴安风这几句话说得又
逗趣又走心,让柴念云对他的一肚子的怨气都烟消云散了,就只是埋怨道:“你呀你,就知道出去翻天覆地地玩,就连婷儿都被你闹到山东去了,也不知留几个帮手在我身边。这么大一座镇子,要我一个人来操持,还要替你带孩子,也不怕累死了我?”
累固然是累的,但也不至于累死了。
柴念云本来就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当年崇义公府倒霉的时候,他这一个弱女子都能支撑起整座公府,养活府里上下老小百来号人,这样的能力和本事可要比寻常男子都要强得多了。
二来青龙镇和青龙港的生意现在越做越大,但是该有的规章制度,柴安风和郑婷儿都已草创制定完毕,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发展就可以了,暂时也不用费心费力做什么改革了。
不过话虽如此,但这么大的产业,就好像一个人一样——哪怕再健康,时间一久,没有点小毛小病是不可能的——光处理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就有够烦心的了。
因此柴安风不在的这几天,柴念云一个人支撑起一整座青龙镇,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了。
对于这一点,柴安风是心知肚明的,也是十分感谢的——正是有了姐姐柴念云在,柴安风才有了惹是生非的靠山和后盾。因此对于柴安风而言,姐姐柴念云或许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地位甚至要超过几位夫人。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柴安风没少给柴念云买东西,而且买的都是最好的首饰珠宝,珍珠、黄金、宝石、珊瑚、玳瑁,哪样好、哪样贵就买哪样。
然而柴念云本来对这种东西就不怎么感兴趣,再加上东西多了以后就更加不稀奇,因此她对这种花里胡哨的身外之物又愈发提不起劲了——在她的心
里,只要弟弟能够,全须全尾地回来,那就是一件带给她的最大的礼物了。
装深沉的柴念云,最终还是抵不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嘴里却还在骂骂咧咧的:“你小子总算知道回来了啊!”
一看姐姐脸上露出了笑容,柴安风也就放下了心,笑着答道:“可不是嘛!过春节啊,这时候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说着柴安风从柴念云怀中抱过自己的儿子,逗弄道:“怎么样?想爹爹了吧?爹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
“你呀,别把你儿子教坏了!”柴念云一边说、一边又把外甥抢了回来,“你还知道要过年?既然是过年,那就安安心心给我在家呆着,没事别出去瞎折腾!”
待在家里就不需要折腾吗?折腾的事情一点也不比外面少,
虽说是回来过年的,但大家都没休息上一天,就忙活起来了。
最忙的可以说是郑婷儿了。
她是崇义号的大掌柜,崇义号上上下下的事务都等着她来决断。尤其是这两天等着过年,清账、算账、结账的事情就够烦的了,还要拿出钱来给大家发工资、发过年的赏赐,让她忙了个不亦乐乎。
而柴安风又给他这位大夫人出了个难题,说是在江南的崇义号的产业,最好一部分转移到山东去,这件事情当然应该由郑婷儿来主持。
这条郑婷儿就有些不太理解了,有这个必要性吗?
江南的生意做得那么好,已经走上了正轨,正准备大展宏图,继续做大做强,难道就要搬到别出去吗?更何况青龙镇那也是一座新的产业,从开始建设到现在也就两三年的时间,正是方兴未艾的时候,还远没到重启炉灶、另辟蹊径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往外搬迁的必要性啊!